学术研究
日期:2025-06-24浏览:次
6月20日晚,文学院盛雪莲老师主讲了题为《在“汉韵”与“胡风”之间,多维视角的蔡文姬文艺创作》的学术报告。
盛雪莲以蔡文姬的传奇人生与艺术成就为主线,从蚌病成珠的生命际遇、胡汉文化交融与史诗化艺术创新三个维度,深入剖析了这位汉末魏晋之际的杰出女性如何突破时代桎梏,成为文学史上罕见的“三重跨界者”。在性别跨界者的角色中,蔡文姬突破“妇言不出于阃”(《礼记·内则》)的汉代礼教传统,以女性身份跻身主流文坛,突破时代桎梏;在文化跨界者的的角色中,蔡文姬从中原到匈奴在回归汉地的生活体认,使他成为“汉匈”文化的一手观察者,《悲愤诗》中表现为“己得自解免,当复弃儿子”的伦理困境,构成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跨族群母性叙事,另外她凭记忆缮写父亲遗书四百余篇,为汉魏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;在艺术跨界者的角色中,她以胡乐(胡笳十八拍)入汉诗(悲愤诗),将草原文化的刚健之气与中原文学的婉约传统熔于一炉,突破了传统叙事模式,开创了自传性史诗新范式。
盛老师的讲解史料翔实、视角新颖,深化了学生对蔡文姬多重文化身份的理解,更启发大家思考文学经典如何跨越时代与地域,持续焕发人文光辉。
供稿:文学院